虽然资管增值税新规自2018年1月1日最先实验已经快要一年了,可是鉴于资管产品生意结构的重大性,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问题的界定,无论是税务机通知旧金融机构都还保存盲区,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举行深入的探讨,并建设一个越发清晰的规则举行判断。
针对资产证券化营业中的资管增值税问题现在就属于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有许多问题在执法、会计和税收上都保存差别。本文只是探讨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生意所ABS的优先级收益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关于这个问题,各人就有差别的看法。
看法一:不缴纳增值税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以为,凭证财税〔2016〕140号文的划定:《销售效劳、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点所称“保本收益、酬金、资金占用费、赔偿金”,是指条约中明确允许到期本金可所有收回的投资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时代(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子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即关于资管产品分派取得的收益是否缴纳增值税,就是看该产品是否“保本”。而保本和非保本的判断,就是看条约自己。鉴于生意所刊行的ABS优先级条约中没有任何保本的字眼,且披露了相关的危害,因此,ABS优先级收益属于非保本收益不缴纳增值税。
看法二:缴纳增值税
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以为,现在上海和深圳证券生意所关于ABS的优先级产品都是归类于债券举行治理。生意所都将他们归类为债券了,且这些债券都是企业刊行的,则ABS优先级取得的收益就是债券利息收入,那就应该缴纳增值税。
看了以上看法,似乎都有一定原理。可是,事实哪种看法才是准确的呢,各人可能都较量疑心。缘故原由的要害在于,我们关于140号文“非保本”不缴纳增值税怎样举行判断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原则。若是各人就是抠字眼,说判断“保本”和“非保本”就是看条约字面表述,说真话税企双方都心虚。但若是你不抠字眼,又怎样界定“保本”和“非保本”呢?我们看到,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增值税核算估值的相关建议》中关于“保本”的界定有一句话,就是保本并非指你一定要有还本的能力,而是指你有需要还本的义务。这个怎么明确。说白了,什么叫还本的能力,什么叫还本的义务,实质就是你要界定双方之间的条约执法关系是投资照旧借贷。由于投资是要共担危害,共享收益的,那一定就没有还本的义务。可是借贷关系,那你是需要送还本金的。因此,现实上“保本”、“非保本”的界定照旧回到问题的实质就是你要界定双方是投资执法关系照旧借贷执法关系。这个提及来容易,但现在金融立异越来越重大,有些金融产品同时具有债、股性子,有些一段时间是债、另一段时间是股,甚至有些金融产品不触发某些条件股性更强,触发某些条件后债性更强等等,各人判断较量难。但不管怎样,你要解决“保本”、“非保本”问题,照旧回到要界定投资和借贷执法关系上,这个大原则是跑不掉的。
第二个层面就是资管生意结构的嵌入又使问题变得越发重大。由于资管涉及通道生意结构,有些借贷执法关系是通过资管通道举行的。因此,在资管增值税中,我们又要阻止在通道层面泛起重复征收增值税的行为。因此,财税〔2016〕140号文关于“非保本”仅按条约自己字面意义判断就有很是主要的作用。由于,不穿透条约究竟层,而是仅在条约层面判断“保本”、“非保本”,可以阻止资管嵌套结构下的增值税重复征税问题。
因此,基于如上两大原则,我们获得的剖析要领是关于资管产品增值税要团结底层资产的执法关系和资管嵌套的生意结构来剖析,而不是完全死抠条约字眼。最终实现的目的是既不可泛起避税,也不要泛起重复征税行为。那在这个大原则下,我们再剖析为什么生意所ABS优先级收益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我们来详细看一下三种生意结构。
结构一:通过种种债券市场直接刊行债券
融资人通过债券市场直接刊行债券(公司债、企业债、私募债),投资人购置融资人的债券。这种生意结构很是简朴,各人一定知道,投资人购置债券,融资人按期将利息通过债券挂号结算机构支付给投资人。此时,各人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就是投资人投资债券,按持有时代的利息收入缴纳增值税。
结构二:通过其他市场刊行其他债权投资妄想
这种生意结构是融资人直接通过银行间生意商协会刊行ABN,融资人直接在北京金融资产生意所直接刊行所谓的债权融资妄想。这里,ABN和北交所的债权融资妄想都不在财税〔2017〕56号文枚举的资管产品规模内。这些非非标产品怎样缴纳增值税呢,着实问题也很简朴。这些非非标产品,生意机构和债券实质照旧一样的,融资人直接通过其他场合刊行的债权投资妄想实质和债券一样,也是有投资人按持有时代取得的利息收益缴纳增值税。
结构三:生意所ABS妄想
在生意所ABS的结构中,融资人不是直接通过生意所刊行债券,而是融资人先将基础资产包的现金流(现在和未来)转让给一个资管妄想,实现资产的出表,这样实现基础资产的危害和自身危害的隔离,提高融资评级和降低融资本钱。然后,投资人购置的是资管妄想的优先级。即投资人是通过先投资资管妄想的优先级后,再通过资管妄想贷款给融资人。在利息支付上,差别于融资人直接刊行债券和其他债权投资妄想,融资人资产包的现金流是先流入资管妄想的专管账户,先在资管妄想层面确认收益(净值增添)后再分派给投资人。此时,凭证财税〔2016〕140号文以及财税〔2017〕56号文的划定,融资人支付的利息在资管妄想层面,已经由其治理人在确认收益时按3%缴纳了增值税了,分派给投资人的收益是扣除增值税和附加后的收益,此时投资人取得的资管妄想的分派收益就不需要再缴纳增值税了。由于从生意结构和执法关系上看,投资人和资管妄想之间不是借贷执法关系,就是一个投资关系,由于生意所ABS不保存刚兑,资管妄想治理人没有任何保本或托底的允许。借贷执法关系实质只保存于资管妄想和融资人之间,这部分利息我们凭证资管增值税新规已经在资管妄想层面缴纳了增值税了。虽然,投资人转让ABS优先级的价差收益照旧要按金融商品转让缴纳增值税的,由于资管妄想属于财税〔2016〕36号文划定的其他金融商品。
以是,团结生意所ABS的执法关系和差别融资安排的生意结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以为生意所对ABS优先级比照债券治理就以为优先级取得的收益要缴纳增值税的看法二仅仅是浮于外貌的看法。我们对资管妄想增值税的剖析一定要团结产品生意结构做实质性剖析。
好比,关于结构二中,若是融资人直接通过银行间生意商协会刊行ABN,则此时利息就应该由直接投资ABN的投资人缴纳。可是,若是我们在ABN中引入信托结构,刊行信托型ABN,此时在融资人和投资人之间就嵌入了一个信托妄想结构,好比以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以下简称世茂国际ABN)为例,这种生意结构下:
此时,ABN前面嵌入了一个工业权信托和信托受益权转让。凭证财税〔2017〕56号文,工业权信托也属于枚举的资管产品,那这种信托型ABN怎样缴纳增值税,是在信托层面缴纳,照旧在购置ABN的投资人那缴纳,照旧各人都死抠字眼,每个环节都缴纳。
同样,在生意所ABS产品中,我们也有双SPV结构的ABS,此时,增值税事实在哪个环节缴纳呢?这里都需要团结产品生意结构的特点,详细剖析营业条约关系,不是说简朴的看这边说你是资管你要交,那里说你把ABS优先级看成债券那你也要交。这个我们后面会再专题剖析。
财税〔2016〕140号文关于“非保本”不缴纳增值税就看条约自己的划定,他的价值就在于要阻止资管融资结构中的增值税重复征税问题。以是,资管妄想的增值税一定要团结生意机构来看,不可仅仅死抠字眼。同样的产品(好比ABN),刊行结构纷歧样(直接刊行ABN和刊行信托型ABN),增值税的界定也会爆发差别,若是你死抠字眼就爆发重复征税问题。
另外,有人担心这种问题,这里不可能保存税率差吗?由于若是投资人直接交许多是6%的增值税税率,但资管妄想交3%后投资人不就保存税率差吗?这个我们以为不应该成为重复征税的理由。第一,自己56号文划定资管增值税浅易计税3%就是国家给的一个优惠,纳税人享受完全正当;第二,现实中没有乃岚人为了可以享受三个点的增值税税负差去做资管结构避税,由于相关于直接刊行,通过资管通道刊行会爆发特另外通道本钱,这个本钱可能比节约的增值税要多,没有人刻意去避税的,通过资管通道做都是有合理商业目的。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差别融资结构安排下,企业所得税扣除凭证的取得也纷歧样。凭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治理步伐》(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28号通告)的划定以及总局刘宝柱副司长三季度政策答疑的口径,由于乞贷行为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因此企业所得税中利息支出必需要取得发票。可是,这里就有特殊情形需要特殊划定,在第一种融资结构(直接刊行债券)以及第二种融资结构(通过其他生意场合刊行种种债权投资妄想)中,投资人众多,且生意有频仍转让,融资人支付利息是没法取得发票的。因此,在融资人直接刊行债券和其他债权投资妄想中,融资人只能凭中债登或其他生意所(托管银行)的利息支付清单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利息,这个总局后期是要明确的。可是,关于第三种结构,即融资人通过资管妄想刊行产品融资,由于利息是在资管妄想层面由治理人统一缴纳了增值税。因此,这种融资结构,资管妄想治理人可以统一给融资人开具利息发票来实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作者:众赢国际税务集团合资人/天下手艺总监 赵国庆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所有,更多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请联系众赢国际:
电话:010-57961169